移民台灣,離不開最重要的問題:置業
到底怎樣選擇合適自己的物業?置業的時候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?希望以下資訊可以為你一一解答。
如有經驗了解過台灣的房子,一進門的時候,可能最大的疑惑就是:『為什麼這麼小?資料上面明明寫有50坪(1700呎)?』
當我們考察台灣房子的時侯,到底要怎樣計算實用面積及建築面積?我們就先要認識台灣的『權狀坪數』及『主建坪』。
『權狀坪數』實與香港的建築面積相似,是已包含了車位及公共設施的面積;而『主建坪』所指的是單位內的實際面積,但附設有露台(稱附屬建物)的面積亦則不會計算在內。
由於一般在台灣物業的資料上面顯示的面積都是『權狀坪數』,所以請不要在網上看到一個新樓盤的一手單位面積是50坪(約1700呎),就以為真的有這麼大。因為內含的面積已包括車位(已約佔8坪),再加上通道、健身室、游泳池、康樂室等等各式各樣的會所設施,在七除八扣下,一般的實用面積的比例只約有7成。實際換算下來,實用面積就有35坪(約1200呎),所以在看房子時候,謹記要查看主建坪面積才對。
而現時台灣新建的大樓,大部分都會配合完善的會所設施,一般實用面積的比例大約在6至7成左右,亦有部分新建的大型樓宇更只有約5成的實用面積亦不出為奇。
備註: 台灣計算面積是用『坪』數,而1坪就等於香港的35.5呎。
(續)